M2 連 out of syllabus 嘅嘢都考過,例如 tr(X)、eigenvalue λ、Integrate secθ…… 咁有咩可能溫得曬呢?🥲
呢個問題係典型嘅「攞苦嚟辛」煩惱,因為從來都無書係溫得曬。🙂
早喺明朝,張岱已經喺《小序》講你知「學海無邊,書囊無底。」你要做嘅嘢永遠係盡力游,游得比人遠,比人更接近彼岸。
因此,你真正要問嘅問題係:我要點樣比人溫得更好?🤓
咁就有得答了,而且答案就喺自己身上:你會因為愁溫唔曬書而洩氣,即係梗會有其他人同一個原因而洩氣,因此你只要擺脫以及溫唔曬書嘅煩惱,你已經贏咗一堆人😎
-----------
咁有咩方法擺脫溫唔曬書嘅煩惱🥲
方法係:定小目標,令無涯變有涯。以準備M2為例,唔理佢可以考乜,先KO曬近10年PastPaper嘅每一題先,我假設每年有12題,近10年一共120題,夠有涯未?🤩
喺徹底識曬呢120題之前,唔准愁任何潛在可能考你嘅concepts,先處理實在嘅問題,踏出眼前嘅步伐,否則就會陷入「坐這山、望那山」嘅劣習。
-----------
#M2技巧王 幫你避開考評陷阱,教你搶分技巧;M2 輕鬆攞 Lv 5+ 喇🌟
------------
🎲賭Sir|高階數學考試專家
🎓21 項數學公開試.以一 Take 過考取完美戰績
DSE:Math+M1+M2【5**】
CE & AL:Math+A.Math+Pure+Applied【A】
IAL:C12+C34+F1+F2+F3+M1+M2+M3+S1+S2+S3+D1【A】
IGCSE:Mathematics+Further Pure Mathematics 【9】
🖥最高人氣補習網紅‧貼地教數別樹一格
頻道 #杜氏數學 2016 年創辦,訂閱 65,000+,多條教學影片點擊 100,000+;2018 年獲出版社邀請,撰寫暢銷書《5**數學男人嫁得過》推廣「聰明應試」理念,並鼓勵年青人堅守自信。
🧠以心理學、高效學習融入補習教育當中
從中文大學風險管理學士畢業之後,鑽研超速學習法(Ultralearning)及教育心理學,將高效學方法先行用於自己身上,無間斷學習新知識;四年後重返校園,完成中文大學數學碩士(大數據分析)課程,期間考入門薩學會(Mensa),實證超速學習法。
🏆座右銘
好多人以為自己因為對數學無興趣,所以數學低分;事實剛好相反:因為自己數學低分,所以對數學無興趣。試諗下,若然你有歌神嘅聲線,你仲會對唱歌無興趣嗎?
------------
#數學 #DSE #dser #math #maths #afterschool #dsemath #examskills #mathtutor #followme #2022DSE #2023DSE #2024DSE #tutor #mathtutor #DSEfighter #tutotial
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,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賭Sir【杜氏數學】HermanToMath,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,杜氏數學 國際官方網站 http://www.hermantomath.com ---------- Title: 被莊家永遠隱藏的機率原來很易計? ---------- Subtitle: 一張凳、一本簿、一枝筆,便可以簡單運算? ---------- Script: 要知道某投注方法會否為你...
那 樹 dse 答案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
【「1900-45年間,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」—昨日考卷犯下今日政治不正確 | 盧斯達 on Patreon】
殖民者要攻打教育界,因為教育建制是前朝餘孽,又誤以為年輕人激進反中,是老師教壞。早前他們把鴉片戰爭史觀爭議放得很大,令好多藍絲高呼「依家學校咁教歷史」,花容失色,做了一個清剿的氛圍。
從來不是DSE歷史科考卷具體上有問題,而是一定要打。先射了箭,再劃靶;等於毛澤東搞政治運動之前,心裡先定出一個「死人百份比」,例如每個縣要整死10%人口,下面就去執行,過程之中是斬死、射死、浸死、活埋……其實都無關宏旨,總之有人要死就是。我個人就很明白這條無辜問題的感受:關我撚事咩。
被欺凌的問題是這條:「1900-45年間,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。你是否同意者說法?試參考資料C和D,並就你所知,解釋你的答案。」
教育局發聲明批評問題遍頗,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」。
同類問題年年有
自己會考有中史,高考有中史,大學也是讀歷史。這類題型,公開考試總有一題給你發揮。要結合資料分析,但通常都是兩邊皆有道理;如果要chok高分,就選擇容易和主流立場,但又要表達出自己透徹理解另一邊理據,只是權衡之後給出四平八穩的判斷,好虛偽的。
這條問題然而真的很無辜。
第一,它沒有指明是「侵華戰爭」,而是拉長到1900-45年,近半世紀,可理解為日本人為中國帶來的各種影響,必然超出純軍事領域。如果只談侵華戰爭,等於沒看清問題,一定要扣分。
第二,題目之「中國」是指甚麼?是指中國文化?繼清而起的中華民國本身?中國國民黨?中國共產黨?還是中國人民?這條題,本身就要釐清「中國」指涉甚麼。這題蘊藏了無限個答法,都可以言之成理。
至於資料C及D,就是提及日本幫過中國的事情。那麼似乎設定上是想考生既看到這一點,也知道日軍侵華,然後權衡兩者孰輕孰重罷了。
史科一向如此出題,教育局馬上演繹為「竟然開放討論侵華戰爭有冇好處」,亂打一套愛國套路。教育局批鬥方法,貌似是抱持這一條史觀:中國人在侵華戰爭受害。那好,則多年來都會問的同類問題,例如「秦始皇不惜民力,四處打仗、築長城,二世而亡,對中國是利多還是弊多」,也可以演繹為「竟然開放討論種族屠殺、單邊孤立、奴役人民有沒有好處」,昨日的考卷會犯下今日的政治不正確。
類似題目,確實年年都有:漢武帝武功內政很強,但花太多錢埋下了西漢中衰種子,其統治對漢朝是利多弊多?之類之類。萬變不離其宗。
歷史經常會令人問假設性問題
1900-45年間,日本對中國可以是利多於弊,可以認同,因為沒有日本人打進來,中國人就不會團結起來,國民黨的腐敗統治就不會崩潰,崩潰了就有新中國,就有今日強大的祖國……你這樣答,結合史料和發展,其實都是言之成理。問題是竟然想整條題目取消,連考生想親共媚中拿分數也不給機會。有歷史,就有演繹,就有史觀;歷史不斷被重新檢閱和解釋。
反對問假設性問題,就是覺得歷史思考都可以定於一尊。司馬遷夠勁未,他都是說「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」,他都只不過說自己是「一家」,也就是搜集史料者,也同時是其中一個解釋演繹者。
事實上司馬遷也是風格史家,抱持樸素道家、自由主義去寫史,跟後來重視道德、跟王朝正統滲和在一起的官史不一樣。
整件事在這個現實政治時空非常詭異。武肺病毒、貿易戰、美國圍堵......中國越來越需要日本,至少要阻止日本全面親美;中國去年年底前後,已經不停親日,官媒說過「有日本這樣一個鄰國,挺好的」,大概是會上床的,只是肺炎打亂了雙方節奏。不知道教局是否想跟老泛民合作搞返保護釣魚台、一齊去日本靖國神社燒野,這不是更加政治不正確?
中國要親日,起碼不反日,香港特區就擺姿態起勢反日。況且反日現象,中國自1900年以來,都是階級分明。權貴和知識份子,知道好東西在外頭。愛國反日運動,都是一班低下層屌絲發泄精力,黨還要提醒他們要節制,免得損了中日關係。中國底下層人反日傻B多,黨內菁英如王歧山卻識貨會讀蒙古世界史觀的岡田英弘。
中國是一個,裡面卻分三六九等,像金字塔,這個文明模式,空無點墨的教育官僚是否沒想過呢?老毛勸真心左膠文青:勸君少罵秦始皇。我們也要勸,若要認做中國人,就少罵點日本人。自己的中國性存在,會更加本真。因為近代東亞文化,全套經過日本改造,互相滲透,根本擺脫不了。
下等中國人比較反日
清末以來大部份知識份子,都是留日派;皇朝滅亡前後,中國現代知識,幾乎全部是日本進口。沒有和製漢語,白話文都不知道怎樣寫;沒有日本政治庇護反清失敗者,沒有日本黑龍會和泛亞主義者支持中國革命者,革命也不會在辛亥年爆發。
電影《男人40》張學友在中文課教魯迅,「你不識貨,魯迅很潮,魯迅是我們中國第一代去東京留學兼掃貨的帥哥」。中國人立憲、國族思想,模仿日本。從思想史的角度,1900-45年間,日本的確為中國帶來好多思想革命,只是學問和文明輸入,能否抵償之後的破壞和殺伐,就是一個價值判斷;但首先你站在哪一個位置去回答,是中國文明?是中國人?是國民黨?是共產黨?那就形成了不同史觀和答法。
讀歷史你以為是自己看歷史,但最後你在歷史的鏡中,看見自己倒映出來的意識形態自身。
親中媚共也要合乎常理,但愛國愛黨現在要激進化,確實也是不太需要講合理與否。以中國利益來看,國家大局是不能和日本反目成仇,教育局就應該站穩「日本都幫助了中國現代化好多好多」這條線。近代日本與中國,是文明秩序逆輸出,這也是實情。有關史料浩瀚不繼其數。其實將時間再推到1900年之前,事實都是日本 (不自覺情況下) 再造了中國。
例如我以前的系主任麥勁生,沒有深交,據說他專長研究近代軍事史,在《近代中國海防史新論》的結論他有一段是這樣說:
//……戰勝國的榮耀光環,令日本逐步展現對外的擴張野心,試圖在1909年吞併朝鮮後,繼續將視野轉移至分崩離析的滿清皇朝。打出日中提攜論的好處是,既可避免即時觸及列強在華利益的敏感神經,又可以鄰國同文同種之義,進行軟性的外交攻勢。蓋其時英、美、法、德等國,無一不在計量動蕩中國可能出現的政治走向。儘管同盟會在歷次起義中取得一些武裝經驗,但直至辛亥革命前夕,在晚清親王和袁世凱的領導輔助下,清政府仍然代表著中國的正統管治。清政府與明治日本的關係,雖未至於如日本所言臻於「水乳交融」,但觀乎20世紀初以來日本文明向中國輸出的事實,明治維新的各項進步內容,於政府憲法、教育學制、文藝思潮、經濟貿易等環節,均無疑為中國留學日本的知識份子的吸收對象,兩者地緣文化的相互結連因素,處於與日加強的態勢中。
中國曾受辱於日本戰艦,卻迅速從富國強兵的國家層次積極學習對手優點,反映了晚清志士在國際舞台的存在問題上,逐漸開展了更寬廣的圖強心志。由此對日本戰勝俄國,也抱持著亞洲黃種戰勝歐洲白種的地區認同心理。這些微妙而複雜的情結,以及日中主客的獨特環境,多少可以解釋《華瀛寶典》在編彙過程中,往往由日方官僚政客的觀點主宰,以精神導師的地位,強烈宣揚日本在對外戰鬥中取得的建樹,並赤裸裸地向中國標示明治海軍的組建規模,以期達致使中國信用的心理。//
當然,這與政治立場無關,親不親中,都應知道這些。日本就是新中國的 (其中一個) 師傅,怎樣都否認不了。恐怕只有街上和政府裡的盲毛,才以為日本和中國一向是世仇設立?當然動手的人,其實也不是在乎學問,而是想鬥人罷了。無緣無故才是鬥。
查維基發現原來麥生在2019年11月「出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開考試總監」,現在歷史卷出了事,不知會否波及到。只能說體制內外,都沒有一片必然是太平無事的風景了。
付費內容及課金通道:https://www.patreon.com/lewisdada
那 樹 dse 答案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【「1900-45年間,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」—昨日考卷犯下今日政治不正確 | 盧斯達 on Patreon】
殖民者要攻打教育界,因為教育建制是前朝餘孽,又誤以為年輕人激進反中,是老師教壞。早前他們把鴉片戰爭史觀爭議放得很大,令好多藍絲高呼「依家學校咁教歷史」,花容失色,做了一個清剿的氛圍。
從來不是DSE歷史科考卷具體上有問題,而是一定要打。先射了箭,再劃靶;等於毛澤東搞政治運動之前,心裡先定出一個「死人百份比」,例如每個縣要整死10%人口,下面就去執行,過程之中是斬死、射死、浸死、活埋……其實都無關宏旨,總之有人要死就是。我個人就很明白這條無辜問題的感受:關我撚事咩。
被欺凌的問題是這條:「1900-45年間,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。你是否同意者說法?試參考資料C和D,並就你所知,解釋你的答案。」
教育局發聲明批評問題遍頗,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」。
同類問題年年有
自己會考有中史,高考有中史,大學也是讀歷史。這類題型,公開考試總有一題給你發揮。要結合資料分析,但通常都是兩邊皆有道理;如果要chok高分,就選擇容易和主流立場,但又要表達出自己透徹理解另一邊理據,只是權衡之後給出四平八穩的判斷,好虛偽的。
這條問題然而真的很無辜。
第一,它沒有指明是「侵華戰爭」,而是拉長到1900-45年,近半世紀,可理解為日本人為中國帶來的各種影響,必然超出純軍事領域。如果只談侵華戰爭,等於沒看清問題,一定要扣分。
第二,題目之「中國」是指甚麼?是指中國文化?繼清而起的中華民國本身?中國國民黨?中國共產黨?還是中國人民?這條題,本身就要釐清「中國」指涉甚麼。這題蘊藏了無限個答法,都可以言之成理。
至於資料C及D,就是提及日本幫過中國的事情。那麼似乎設定上是想考生既看到這一點,也知道日軍侵華,然後權衡兩者孰輕孰重罷了。
史科一向如此出題,教育局馬上演繹為「竟然開放討論侵華戰爭有冇好處」,亂打一套愛國套路。教育局批鬥方法,貌似是抱持這一條史觀:中國人在侵華戰爭受害。那好,則多年來都會問的同類問題,例如「秦始皇不惜民力,四處打仗、築長城,二世而亡,對中國是利多還是弊多」,也可以演繹為「竟然開放討論種族屠殺、單邊孤立、奴役人民有沒有好處」,昨日的考卷會犯下今日的政治不正確。
類似題目,確實年年都有:漢武帝武功內政很強,但花太多錢埋下了西漢中衰種子,其統治對漢朝是利多弊多?之類之類。萬變不離其宗。
歷史經常會令人問假設性問題
1900-45年間,日本對中國可以是利多於弊,可以認同,因為沒有日本人打進來,中國人就不會團結起來,國民黨的腐敗統治就不會崩潰,崩潰了就有新中國,就有今日強大的祖國……你這樣答,結合史料和發展,其實都是言之成理。問題是竟然想整條題目取消,連考生想親共媚中拿分數也不給機會。有歷史,就有演繹,就有史觀;歷史不斷被重新檢閱和解釋。
反對問假設性問題,就是覺得歷史思考都可以定於一尊。司馬遷夠勁未,他都是說「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」,他都只不過說自己是「一家」,也就是搜集史料者,也同時是其中一個解釋演繹者。
事實上司馬遷也是風格史家,抱持樸素道家、自由主義去寫史,跟後來重視道德、跟王朝正統滲和在一起的官史不一樣。
整件事在這個現實政治時空非常詭異。武肺病毒、貿易戰、美國圍堵......中國越來越需要日本,至少要阻止日本全面親美;中國去年年底前後,已經不停親日,官媒說過「有日本這樣一個鄰國,挺好的」,大概是會上床的,只是肺炎打亂了雙方節奏。不知道教局是否想跟老泛民合作搞返保護釣魚台、一齊去日本靖國神社燒野,這不是更加政治不正確?
中國要親日,起碼不反日,香港特區就擺姿態起勢反日。況且反日現象,中國自1900年以來,都是階級分明。權貴和知識份子,知道好東西在外頭。愛國反日運動,都是一班低下層屌絲發泄精力,黨還要提醒他們要節制,免得損了中日關係。中國底下層人反日傻B多,黨內菁英如王歧山卻識貨會讀蒙古世界史觀的岡田英弘。
中國是一個,裡面卻分三六九等,像金字塔,這個文明模式,空無點墨的教育官僚是否沒想過呢?老毛勸真心左膠文青:勸君少罵秦始皇。我們也要勸,若要認做中國人,就少罵點日本人。自己的中國性存在,會更加本真。因為近代東亞文化,全套經過日本改造,互相滲透,根本擺脫不了。
下等中國人比較反日
清末以來大部份知識份子,都是留日派;皇朝滅亡前後,中國現代知識,幾乎全部是日本進口。沒有和製漢語,白話文都不知道怎樣寫;沒有日本政治庇護反清失敗者,沒有日本黑龍會和泛亞主義者支持中國革命者,革命也不會在辛亥年爆發。
電影《男人40》張學友在中文課教魯迅,「你不識貨,魯迅很潮,魯迅是我們中國第一代去東京留學兼掃貨的帥哥」。中國人立憲、國族思想,模仿日本。從思想史的角度,1900-45年間,日本的確為中國帶來好多思想革命,只是學問和文明輸入,能否抵償之後的破壞和殺伐,就是一個價值判斷;但首先你站在哪一個位置去回答,是中國文明?是中國人?是國民黨?是共產黨?那就形成了不同史觀和答法。
讀歷史你以為是自己看歷史,但最後你在歷史的鏡中,看見自己倒映出來的意識形態自身。
親中媚共也要合乎常理,但愛國愛黨現在要激進化,確實也是不太需要講合理與否。以中國利益來看,國家大局是不能和日本反目成仇,教育局就應該站穩「日本都幫助了中國現代化好多好多」這條線。近代日本與中國,是文明秩序逆輸出,這也是實情。有關史料浩瀚不繼其數。其實將時間再推到1900年之前,事實都是日本 (不自覺情況下) 再造了中國。
例如我以前的系主任麥勁生,沒有深交,據說他專長研究近代軍事史,在《近代中國海防史新論》的結論他有一段是這樣說:
//……戰勝國的榮耀光環,令日本逐步展現對外的擴張野心,試圖在1909年吞併朝鮮後,繼續將視野轉移至分崩離析的滿清皇朝。打出日中提攜論的好處是,既可避免即時觸及列強在華利益的敏感神經,又可以鄰國同文同種之義,進行軟性的外交攻勢。蓋其時英、美、法、德等國,無一不在計量動蕩中國可能出現的政治走向。儘管同盟會在歷次起義中取得一些武裝經驗,但直至辛亥革命前夕,在晚清親王和袁世凱的領導輔助下,清政府仍然代表著中國的正統管治。清政府與明治日本的關係,雖未至於如日本所言臻於「水乳交融」,但觀乎20世紀初以來日本文明向中國輸出的事實,明治維新的各項進步內容,於政府憲法、教育學制、文藝思潮、經濟貿易等環節,均無疑為中國留學日本的知識份子的吸收對象,兩者地緣文化的相互結連因素,處於與日加強的態勢中。
中國曾受辱於日本戰艦,卻迅速從富國強兵的國家層次積極學習對手優點,反映了晚清志士在國際舞台的存在問題上,逐漸開展了更寬廣的圖強心志。由此對日本戰勝俄國,也抱持著亞洲黃種戰勝歐洲白種的地區認同心理。這些微妙而複雜的情結,以及日中主客的獨特環境,多少可以解釋《華瀛寶典》在編彙過程中,往往由日方官僚政客的觀點主宰,以精神導師的地位,強烈宣揚日本在對外戰鬥中取得的建樹,並赤裸裸地向中國標示明治海軍的組建規模,以期達致使中國信用的心理。//
當然,這與政治立場無關,親不親中,都應知道這些。日本就是新中國的 (其中一個) 師傅,怎樣都否認不了。恐怕只有街上和政府裡的盲毛,才以為日本和中國一向是世仇設立?當然動手的人,其實也不是在乎學問,而是想鬥人罷了。無緣無故才是鬥。
查維基發現原來麥生在2019年11月「出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開考試總監」,現在歷史卷出了事,不知會否波及到。只能說體制內外,都沒有一片必然是太平無事的風景了。
付費內容及課金通道:https://www.patreon.com/lewisdada
那 樹 dse 答案 在 賭Sir【杜氏數學】HermanToMa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杜氏數學 國際官方網站 http://www.hermantomath.com
----------
Title:
被莊家永遠隱藏的機率原來很易計?
----------
Subtitle:
一張凳、一本簿、一枝筆,便可以簡單運算?
----------
Script:
要知道某投注方法會否為你帶來長期穩定盈利,你要靠EV;而EV的計算,則涉及賠率(Odds)和機率(Probability)。一般賭局,賭率無論是固定,抑或不固定,都必定會顯示(例如球賽主勝、賽馬獨贏、六合彩派彩等);然而,勝負機率卻永遠隱藏。
計算機率可以非常複雜,看過賽馬博彩經典名著《計得精彩》的,相信都會深深感受得到。但計算機率亦可以非常簡單,有些連小學作業都有教。
為什麼又可以簡單?又可以複雜呢?這要由「機率是什麼」說起。
首先,機率就像重量、長度、價錢等,是一個量度值。當你想知道自己的體重,你會站在電子磅;當你想知道自己的身高,你會用尺量度;當你想知過大海船票幾貴,你會查一查價錢;而當你想知道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,你便要計算機率。
那麼,有什麼事你會想知它的可能性呢?擲一粒骰「擲到七點」的可能性,你會想計算嗎?不。因為擲一粒骰「必定」不會擲到七點。那麼,擲骰擲到整數的可能性,你又會想計算嗎?不。因為擲骰「必定」擲出整數。由此可見,當你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是鐵定的YES或NO時,你不會問可能性。換言之,當你不肯定某事情是YES還是NO時,你才會想窺探可能性。
最家傳戶曉的例子,非擲毫莫屬:究竟下一回是公定字呢?
雖然機率是數學之中的一個範疇,但機率在語言之中也佔了一席位,縱使未曾學過機率,都會以「五十五十」來描述擲毫的結果,即擲到公和擲到字的機率均是百分之五十(50%)。
對有分數概念的則會以「二份之一」描述之。兩者相通,因為一整份是100%,各分一半自然是各佔50%,亦是兩份之中取一份,二份之一也。
分數概念對機率非常便利,將虛無飄渺的機率圖像化,轉化成「切蛋糕」的情況--由於你深信擲公和字的可能性均等,公和字就像一對雙胞胎,要吃相同份量的蛋糕,身為父母你便得把蛋糕一分為二,一份給公,一份給字,二份之一也。
此平平無奇的「二份之一」概念,更足以延伸至更多情況:
擲一粒骰子,擲得一點的機率是多少?
由於你深信一粒骰子六面的可能性均是相同,它們就像六胞胎平分生日蛋糕,你把蛋糕一分為六,一仔、二仔、三仔、四仔、五仔和六仔各取一份。擲得一點的機率,六份之一是也。
只要看得穿多少胞胎在分蛋糕,便能運算出機率。
雖然擲毫的機率十分顯淺,顯淺得令不少自稱患有「數學恐懼症」的人也會對機率產生興趣,然而,由擲毫和擲骰引起的誤解,同時惹來不少人放棄了機率,甚至徹底訴誅運氣鬼神之說。最常見的誤解是:
「擲公字的機率是二份之一,那麼,要是第一局己擲到了一次公,下一局將必定擲到字嗎?」
當然不是!否則每次擲硬幣不就只會公字公字公字……梅花間竹地出現嗎?這是天方夜譚吧。再者,若「必定」梅花間竹地出現,機率該是100%,這一點也抵觸了「二份之一」的說法。
「既然二份之一的機率,並不代表能夠預測下一局,對賭客來說又有什麼意思?」
答案很簡單,就是用來計算EV,預知定然的長遠結果。
明白了機率的意思和功用之後,接下來正式講解機率的3大運算方法:
1. 窮舉法(Exhaustive Method):一次隨機事件
先前提過,基本的機率運算,是平均分蛋糕的遊戲。由此可見,「有幾胞胎」以及「拿幾件蛋糕」都是舉足輕重的問題。幸好,這種「有幾」的問題,都只是嬰孩學「數手指」(即數數目)可以應付的問題。
由擲公字的例子起步,全部的情況有「公」和「字」,我們就這樣數:
「公……第一個;字……第二個。總共兩個。」
即問題涉及雙胞胎,將蛋糕分成兩份。
如想知擲得「公」的機率,我們又再數過:
「公……第一個。總共一個。」
可見「公」的機率便是「兩份之」中的「一」份,二份之一也。
擲骰子亦同樣,這樣數全部的情況:
「一點……第一個;兩點……第兩個;三點……第三個;四點……第四個;五點……第五個;六點……第六個。總共六個。」
即問題涉及六胞胎,將蛋糕分成六份。
如想知擲得「雙數」(即2、4、6)的機率,我們又再數過:
「兩點……第一個;四點……第二個;六點……第三個。總共三個。」
可見「雙數」的機率便是「六份之」中的「三」份,六份之三也。
兩題的答案,分別是「二份之一」( )和「六份之三」( ),究竟誰大誰小呢?欲比較分數,可以先將它化簡,繼續直接觀察,或者相減或相除。然而,分數的觸覺並非人皆有之,曾有趣聞說超過一半的美國受訪者誤以為「四份之一」比「三份之一」大。由此,我建議採取較「平易近人」的百份率(%),換算方法是--將分子除以分母,再乘以100,便是百份之多少,即多少%了。
機率(%)=分子÷分母×100
以上述的結果為例,先把1除2,再乘以100,得出50,即擲得公的機率為 50%;把3除以6,再乘以100,得出50,即擲得雙數的機率同為50%。平分秋色,「一樣那麼可能」。
由這兩個例子得知:只要能夠準確細數可能發生的情況(我稱之為懂得數手指)便能夠計算基本的機率了。
當然,懂得數手指並不等如一定數得清,當數量太多的時候,例如打麻雀(144隻牌)一起手便食糊(又稱食天糊)的機率,逐個數並非明智之舉。雖然「理論上」只要有一位有無比耐性的人,的確能夠把所有可能性徹底列出,但整個過程也拖太久了吧?
因此,數數目亦應該要有聰明的方法。
2. 列表法(Tabulation):兩次隨機事件
以擲骰子為例,擲一粒骰當然能夠「數手指」,因為只得6面。可是,如果擲兩粒骰呢?總有多少個可能的結果?
「第一粒骰一點、第二粒骰一點……一個;第一粒骰一點、第二粒骰兩點……兩個;第一粒骰一點、第三粒骰三點……三個……」給些少耐性,最終便會得知,總共有36個可能發生的結果。
列出來當然可以,但無可否認實在太煩了,而煩,亦自然代表較易出錯。究竟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將情況整齊地表達出來呢?
日常生活中,有一種表達方法,很值得參考,就是馬經表達「連贏」賠率的列表法。由於「連贏」是要預測單一賽事的冠軍和亞軍馬匹,因此會是兩個馬匹號碼互相配搭,例如「一號馬匹」搭「六號馬匹」,情形就像2粒骰的點數,「一點」加「六點」。
由「馬經作圖法」可以將擲兩粒骰的情況歸納如下:
每一格分別代表一個情況,例如橙色的格子代表「啡色的骰子五點,綠色的骰子三點」。 由此可見,擲2粒骰總共有36個可能結果。換言之,將蛋糕切成36份。
如問擲得總點數為10的機率,使用「馬經作圖法」答案一目了然:
非常明顯,共有3個格子,是兩骰點數相加為十(分別是(4,6)、(5,5)和(6,4))因此這三十六胞胎,現在有三胞胎說要吃蛋糕了,在「36份之」中吃了「3」份,答案是「36份之3」( )。(試利用公式把它轉成%吧!)
值得留意的是,這招「馬經作圖法」有一個值得每次使用之前都要小心思索的地方:
試想想,現有6張卡,分別畫了骰子的6面,現在你隨機抽取兩張,請問2張卡的點數相加為十的機率是多少?
很多人會照舊作答「36份之3」,原因是問題只是將骰子變成卡片,情況不甚改變,而且,使用「馬經作圖法」會得出了一幅相同的列表:
可惜這是錯的,答案錯,列表也是錯的,錯在算少了一著:擲骰子可以擲到相同數字,例如2粒骰都是一點,但抽卡並不能抽到相同數字呢!卡片只得1張,你怎樣也不能抽到2張都是一點。因此,列表應修正如下:
灰色代表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情況,即不存在的胞胎。根據這個修正後的列表,蛋糕應平分為30份,而不是36份。符合相加為十的結果,亦不是3個,而是2個,因為根本沒可能抽出2張都是五點的卡片。有見及此,修正後的答案為「30份之2」( )。(試利用公式把它轉成%吧!)
3. 樹狀圖(Tree Diagram):兩次或以上隨機事件
雖然列表可以將可能性整齊地列出來,但列表也有它的局限之處,就是只能解決兩次隨機事件。如有三次或以上隨機事件,則要靠樹狀圖了。
以擲毫為例,如連擲三枚硬幣,擲得至少一次公的話,你便可以獲得8000元,這個遊戲值得花5000元去玩嗎?
首先,你得知道勝出這賭局的機率,即擲三枚硬幣能夠擲得至少一次公的機率。由於這涉及三次隨機事件,因此無法使用列表法,非用樹狀圖不可:
樹狀圖就像旅行路線圖,每一條路都是一個行程,每一個行程就是每一個可能性,不妨逐個寫出來看看:
由圖所示,這年遊戲總共有8個結局,而當中有7個結局能使你獲得8000元獎金,由此使用「分蛋糕」概念,你勝出遊戲的機率是8份之7,換算成百分率,即87.5%。
賠率則這樣計算:以5000元當作1注,如得勝則淨贏3000元,即贏3000÷5000注,又即0.6注。因此,你若參與這個賭局,你的EV = 0.6 × 87.5% - 12.5% = 40%,是一個正數。長賭下去,你將會獲取40%的純利,當然值得參與賭局。
----------
杜氏數學 Herman To Math 考試戰績:
A ── 會考 Math 數學
A ── 會考 Additional Math 附加數學
A ── 高考 Pure Math 純粹數學
A ── 高考 Applied Math 應用數學
5** ── DSE Math 數學
5** ── DSE M1 數學延伸部分(一)
5** ── DSE M2 數學延伸部分(二)
A ── IAL Core Math 1 2
A ── IAL Core Math 3 4
A ── IAL Further Pure Math 1
A ── IAL Mechanics 2
A ── IAL Mechanics 3
A ── IAL Statistics 1
A ── IAL Statistics 2
----------
精選系列節錄:
《賭Sir數學戒賭》糸列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hL-dRcIN5I&index=1&list=PL_CM4U5au2k1cfK2zSph8XOLqIjOPQmvo
那 樹 dse 答案 在 他真的看到是五隻了。 DSE的中文卷卷一閱讀卷 ... -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
那 震撼好比考議論文時,明明正反均有一定理據,如考「中學生應否做兼職?」,但考出來一堆人死了,原來標準答案居然預設「不應做兼職」那麼荒謬。無論如何,考生成了犧牲品 ... ... <看更多>